河北平山故乡行
- 更新时间:2017-07-27 16:49:26 来源:火车网 点击次数:10106019
肥羊满圈。
村里人除了种地,还有些人家养羊。这是很值钱的家庭财产,投入不小,利润也高。
村舍。
这排老房子,是在土改时重新分配给妈妈家的宅基地上建起来的。妈妈全家早就离开了村子,这房子一直是妈妈的堂兄住着,现在堂兄也已逝去,便由他的儿孙们住着。
现在的主人称呼妈妈为“姑姑”,舅舅舅妈为“叔叔婶婶”。 仔细推敲一下我们之间的关系,还都没有出五服,是真正的实在亲戚。亲戚们和妈妈虽然是初次见面,但都亲亲热热地叫着“姑姑”,拉着妈妈的手挽留妈妈多住几天。故土热,乡情和亲情更浓。
有200年历史的老宅。
这大概是村子里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名副其实的老宅子。门框上有雕花,屋檐上的瓦也很讲究,门两侧石鼓形状的老物件仿佛有话要说。
屋主人姓甚名谁我们根本不知道,跟着人走进去还以为进了妈妈的老家,后来才知道闹了场乌龙。女主人依然热情地把我们往屋里让,我们没好意思进屋,主人现出很遗憾的表情。
乡村秋色。
乡村的秋色朴实无华,却韵味无穷,是要细品的。这是西回舍村旁的一个小水库。上次来是夏天,不知为什么水库居然干涸了。今天秋高气爽,眼前是清粼粼的水,蓝莹莹的天,枯草绿树争艳,心情顿时开朗。
我们必须绕过水库,走到对面的坡地上,去探望长眠地下的亲人。庄稼基本收割已毕,有些土地已经平整得整整齐齐,等待下一次播种。有些还留些秸秆在地里,没来得及收走。妈妈说,这些秸秆枯草都是好柴火。他们兄弟姐妹小时候每天都要在这片坡地上跑几次,打草搂柴回家烧火。
80岁的妈妈,走在这片印满她无数回忆的坡地上,脚步都变得轻盈了。甩开我们搀扶的手,有时候还来搀扶我们。她始终笑着,说,我比你们更熟悉这里。
秋日田野里觅食的羊群。
羊倌悠闲地坐在田埂上发呆,羊群自由自在地在刚刚收割过的庄稼地里闲逛。有的低头觅食,有的无所事事东张西望。咦!那边来了一群人,好像从没见过。什么的干活?
秋收之后。
玉米飞了,玉米皮也想飞。
这里的农民不是在收割,分明是在作画。留在秸秆上的玉米皮,活像一只只翩翩欲飞的小鸟,动感十足。
村子旁边的土地都是一块块散布在坡上,种植的庄稼也各不相同,有玉米,高粱,谷子,还有棉花。我以为都要靠人工种植和收割。亲戚却说,大部分不用人工,而是租用小型机械,连收割带整地,一次到位,一举两得。连庄稼活儿都变轻松和简单了,所以才剩余了很多劳动力,得以转战城市,形成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。
祭奠先人。
跪天跪地跪祖宗。几位老人耄耋之年念念不忘生养他们的父母,千里迢迢前来祭奠,拳拳孝心可昭日月。
几盘从京城从省城带来的糕点水果,几沓烧给先人的黄纸,聊表虔敬之心。
这里没有墓地,我的姥姥姥爷就埋在这片黄土下,甚至连个坟堆都没有。这是一片刚刚收割过的土地,是一片每年都在耕耘的土地,是属于妈妈家的土地。原本他们也有坟茔,因为修建水库,无处迁徙,只能将他们埋在自家的田地里。一路走来,我看到不少这样的墓地。这种情况在当地相当普遍。